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的国家导向

作者:王传毅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402发布时间:2022-09-14


    学科专业是立德树人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直接决定了高层次人才的供给结构,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持续性影响。

    知识导向与需求导向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遵循。学科专业更新迭代是科学知识自然演化和市场需求自发调节的共同作用结果。学科融合分化是知识增长的重要体现,专业增加是职业丰富的直接成果。学科专业在知识和市场双重逻辑的作用下不断演化,从少变多、从宽变窄。

    知识演化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内在动力。学科专业的增减扩并受制于知识演进和分化,新兴的知识体系不系统成熟,则学科专业建设缺乏合理性基础。反之,若知识演化形成相对独立成熟的知识体系,拥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和独特的研究范式,则可谓之为“学”,且容易在国家相关学科专业目录中觅得“一席之地”,完成知识体系的“制度化”。

    社会需求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外在遵循。学科专业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对应着专门职业。特别是我国的专业学位,按行业产业职业设置,并强调与职业资格衔接。行业产业更迭、专门职业兴衰对学科专业建设会产生重要影响。行业企业职业需求旺盛的学科专业往往会汇聚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投入,从而加快学科建设。

    高精尖缺学科专业布局还须遵循国家导向。知识导向与需求导向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遵循,但对于高精尖缺关键领域,知识体系的自然成熟和市场需求的自发调节难以满足国家急需。一方面,很多高精尖缺领域往往以问题为中心,跨越多个学科领域,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知识体系,所产出的创新成果有时可能面临不同学术共同体的争论与质疑。故以知识逻辑来推进关键领域的学科专业建设,具有滞后性,难以及时回应国家急需。另一方面,很多高精尖缺领域虽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要求,但并不具有旺盛的行业企业需求,通常小而冷、紧而缺,愿意进入的企业少,愿意报考的考生少,能获得的资源少。故以社会需求逻辑来推进关键领域的学科专业建设,也难以回应国家期待。因此,以国家导向推进高精尖缺领域的学科专业布局,具有前瞻性。今天的学科专业布局质量决定了明天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竞争实力。

    强化国家导向,关键在“因势利导”。《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按照单位自主调、市场调节调、国家引导调的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国家导向的体现、高精尖缺领域学科专业的布局,关键在“国家引导调”要有切实着力点,按需引导、因势利导。

    首先,在当前国家急需、特别是被国外“卡脖子”的领域,建立国家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切实引导学位授予单位,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应定期编制、动态调整,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主动对接阶段性重大需求,引导学位授予单位结合自身条件基础,创新学科专业组织形式,加快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国家应以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实效作为高校建设急需学科专业成效的评价标准,在招生规模制定、推免指标分配、经费投入等方面实施后奖补政策。

    其次,对于关涉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在知识体系满足基本要求、培养条件达到基本标准、社会具有显著需求的情况下,经充分论证后,可在学科专业目录修订中增设为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若知识体系、培养条件暂未达相应要求,或社会需求尚未显现,则可由国家遴选若干有较好学科基础、较高育人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学位授予单位,以委托试点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开展建设工作。建设成效显著、就业需求旺盛,特别是在试点期间解决国家重大问题的学科,可联合其他学位授予单位或学术团体,申请进入学科专业目录;建设成效不佳、培养质量低下、社会需求萎缩的试点学科将停止招生,直至在学生毕业后撤销学科建制。

 (作者单位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