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的松

作者: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109发布时间:2022-12-13


20世纪30年代以前,医学界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了解甚少,把这种疾病当做“不治之症”。1928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剂系主任亨奇发现:当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得了黄疸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就好转了,而且怀孕也会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减轻。

根据这些情况,亨奇推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人体自身的某种物质失调引起的,相应的治疗药物也应当是人体自身分泌的物质。亨奇将这种假想中的物质称为“物质X”。鉴于黄疸病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会减轻,亨奇猜测黄疸病人的胆汁里可能存在这种物质,而对孕妇的观察则让他猜想这种物质很可能是一种激素。之后,亨奇与生物化学教授肯德尔(Edward Calvin Kendall)合作,从牛肾上腺中分离纯化并获得了28种肾上腺分泌物,其中被称为A、B、E和F的4种分泌物会对动物生理造成影响。1941年,两人经过研究讨论,一致认为,亨奇辛辛苦苦寻找的“X物质”,应该就是“物质E”,并将其命名为可的松。

1948年到1949年,亨奇和肯德尔一起用可的松给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做临床试验并获得成功。这是人类第一次用一种自己体内产生的化学物质来治疗所谓的“不治之症”。而且,从一般类风湿性关节炎到其他疑难病症的治疗与抢救,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可的松曾一度被称为“美国仙丹”。

1950年,亨奇和肯德尔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创下了诺贝尔奖颁发速度的最快记录。

由于可的松有比较多的副作用,今天已经不再使用,而在可的松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大批作用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泼尼松、倍他米松等,目前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