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

作者: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259发布时间:2022-12-13


1933 年,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实习生席尔瓦(Mauricio Rocha e Silva)发现被巴西蝮蛇咬伤的患者会出现低血压症状,由此猜想蛇毒中可能含有“降血压物质”。1965年,席尔瓦的博士生圣迭戈·费雷拉(Sergio Ferreira)从蛇毒中提取分离得到一种名为缓激肽增强因子(bradykinin potentiating factor, BPF)的多肽。

1967年,英国皇家外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蛋白,能将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具有强烈收缩血管的活性,这样就导致血压升高。BPF具有抑制ACE的活性,能使得血管舒张、血压降低。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药理学家范恩 (John Robert Vane)教授与药理学家米格尔·昂德替(Miguel Ondetti)教授、药学家大卫·库什曼(David Cushman)教授等人合作,对蛇毒提取物中的多肽物质进行了结构与功能分析,从中分离并合成了多种多肽化合物,其中一个九肽化合物(由九个氨基酸连接而成的肽类物质),可较长时间抑制ACE的生物活性,取名为“替普罗肽”(teprotide)。然而,替普罗肽价格极其昂贵,并且不能通过口服的方式给药,因此范恩等研究人员尝试对其结构进行修饰和改造。

以替普罗肽作为先导化合物,经过一系列结构简化和优化,研究人员最终获得了第一个口服有效的ACE抑制剂类抗高血压药物——卡托普利。历经坎坷的临床试验,卡托普利于1981年6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上市许可。以卡托普利的化学结构为基础,科学家开发了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弱的一系列“普利”家族的抗高血压药物,时至今日仍是降压的一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