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军魂不褪色,青春绽高原:中国药科大学毕业生获2023年“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

作者:姜晨、张文璟、罗明、苏雁来源:浏览次数:33发布时间:2023-12-25

        日前,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评选结果,中国药科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文世翔荣获2023年“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称号。

        本次评选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厅举办,旨在选树推广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充分发挥学生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朋辈教育作用。经学校推荐、专家评审,共评选出基层就业、军营战士、创业大学生三个类型的年度人物共15名,另评选出提名奖15人,人物事迹在“学习强国”等相关平台进行展示。

        毕业前夕,中国药科大学文世翔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服役于西藏军区某合成旅。2022年退伍后,文世翔决心留藏。通过专项招考,他来到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成为一名乡镇基层公务员。他承担了乡村综合治理相关工作,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

        求学药界“黄埔”:

        接到家乡武装部的征兵电话时,文世翔已经早早定下了工作,他和江苏苏州的一家知识产权公司签订了就业三方协议,毕业后正式报到上班。

        初到中国药大时,文世翔是典型的“60分万岁”学生。英语专业并不是他的第一志愿,“我是理科生,而且性格很内向”。学语言需要与人交流,这让讷于言谈的文世翔倍感压力,他觉得闷头做药学实验或许更适合自己。在那些“实在躲不掉”的presentations的“轮番轰炸”下,他终于被拽着进入了学习状态,“而且中国药大的英语专业是医药方向,有不少药学课程。”

        临近毕业,文世翔有一个小遗憾,“大学期间始终没有‘拼一把’,没能跳出性格的‘舒适圈’”。文世翔想过要改变,他也常怀中国药大“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憧憬自己意气风发投身梦想蓝海的样子。

        文世翔没有想到,高考结束时参加的兵役登记会机缘巧合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四年前,“准大学生”文世翔主动履行了兵役登记义务,“热血青春,有召必应”。四年后,“准毕业生”文世翔做出了决定,“去当兵!”详细了解了大学生入伍的政策和要求后,文世翔慎重地将应征地点选在了学校,以“中国药大人”的身份入伍参军。

        奔赴雪域军营:

        青春壮志与考验不期而遇。在得知自己体重超标后,他立即开始了“魔鬼式减重”。不到三个月,文世翔甩掉了30斤体重,又经过政审、役前集训、预定新兵等一系列流程,被正式批准入伍,如愿被分到了西藏军区。选择军营便注定艰苦,那就到最艰苦的地方来一场彻底的青春淬炼吧。

        2020年金秋,文世翔和同批的新兵一起身着迷彩、肩披绶带、胸戴红花,从南京出征入藏。文世翔在入藏当晚便遭遇了强烈的高原反应,他在体能训练中持续掉链子。“开弓没有回头箭”,文世翔不想认输。他奋起直追,又一次拼尽了全力,在砂砾吹面中灼痛脸庞,在摸爬滚打中满身瘀伤,越来越有了兵的样子。

        三个月后的新兵授衔仪式上,文世翔获授列兵军衔,他征服了新兵营这座雪山,也撕掉了身上“文弱书生”的标签,簇新的军衔肩章在迷彩服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投身藏南基层:

        “‘大熔炉’对我最炙烈的锻造是意志,最深远的重塑在性格。”在封闭式管理的军营里,文世翔学会了“打开自己”,学会了克服内向,主动融入集体。

        新兵下连后,文世翔被分配到计算岗位,经常要外出演习作训。从戎两年,他驻留在营地的时间不足9个月,演习地点都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海拔往往高达四五千米。文世翔和战友们克服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风霜凛冽严寒等种种困难,一次次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这群年龄相仿的青年人一起流血流汗、执勤放哨,他们是作训时风雨同舟、并肩战斗的好搭档,更是生活中同吃同住、彼此支撑的好伙伴。

        入伍第二年,文世翔开始思考退役后的去向,但他心中早已有了方向,“我想留在西藏!”2022年底,文世翔光荣退伍。“换装不换心,退伍不褪色,若有战,召必回!”文世翔选择了继续驻留西藏,赴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政府报到,真正用双脚丈量这片土地,用双眼领略这一方风土人情,用双手倾力服务这里的百姓。

        扎根世界屋脊:

        从青涩出发,向坚毅靠拢,如今的文世翔眼神中透出果敢和自信,谈吐里带着睿智与干练。文世翔在打隆镇政府主要承担综合治理相关工作。打隆镇与不丹接壤,是距拉萨最近的边境镇。“如果说参军入伍是保家卫国,那我现在的工作就是维护地方社会治安稳定,责任同样重大。”

        面对头绪繁杂、任务艰巨的综治工作,文世翔坚守退伍时的承诺,把“老西藏精神”从军营延续到基层。打隆镇有11个村,分布零散,“最远的村子距镇政府60公里,海拔5000多米”,为了高质量完成人口统计、村庄建设统计、平安建设等任务,文世翔每日忙碌奔波,埋头案牍不言苦,走村串户不喊累。

4

        在西藏的第三年,文世翔脸颊的“高原红”更深了些。在他看来,这是雪域高原馈赠的最美烙印,是专属于他自己的青春记忆,他的精神也染上了高原红,情感已融入了雅鲁藏布江水。

        文世翔的青春选择了家国与责任相连、拼搏与奋斗相依,他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实现梦想,带着不褪色的军魂沐雪绽放。

       

       原文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081fd47d3ea84405a59ac2a5276b50e5


来源:2023年12月20日 光明日报

通讯员:姜晨、张文璟、罗明  记者:苏雁